如果没有苹果,手机只是手机;如果没有远大,检测仪器只是检测仪器。
全球首款生命手机(LB2)在众多期待的目光中揭开了神秘面纱,北京一个房地产开发商得知这一消息,通过400-677-6666的电话服务平台订购了32台。针对生命手机的讨论从未间断,有人拿它与苹果、三星做比较,缺乏土豪金的外表,没有超大显示屏幕,不了解它的人对这些看似明显的弱势津津乐道。但仅从手机的角度去评价生命手机的价值有失公允,生命手机的特立独行在于:无需华丽的外表,但有尖端的内核,一心一意续写生命的长度,诠释生命的内涵。
争论,往往让真相浮出水面。
生命手机的诞生
早在2010年,第一代生命手机诞生。许多人对上海世博会远大馆的热闹场景记忆犹新,一个巨大的生命手机模型吸引了许多游客的目光,这是生命手机的第一次亮相,彼时,生命手机尚在远大内部流通,是所有高管和客户经理的工作标配,用于为客户展示远大技术的力量。经过三年的反复试验及技术改进,第二代生命手机正式面向全球发售。
生命手机的诞生颇具传奇色彩:它源于远大总裁张跃对于呼吸健康的执着与热情,从意识到空气污染的危害开始,出差时携带各种空气质量检测仪器就成了他的习惯,研发便携式检测设备的想法在那一刻开始孕育,手机成了设计的最佳结合点。张跃跳动的思维和创想在过硬的研发基础上最终得以实现。研发过程的艰辛不为外界所知,这是社会的通病,人们喜欢看到荣耀而不太关注荣耀背后的故事。2013年,生命手机不负众望,成为了当下备受瞩目的产品。
一款随身携带,能随时随地检测空气质量,又非常实用的产品,是生命手机最初的设想,它做到了。相对于手机功能,生命手机更热衷于宣传其检测功能,因为检测功能才是它的灵魂,是生命手机区别于其产品的精魂所在。
颠覆动力:叫醒世界的耳朵
生命手机的颠覆动力源自对生命的深切关照,从它独特的外形开始,这种关照便开始蔓延,摇篮造型的设计寓意了生命的孕育。但若只解读到此,未免太过肤浅。要更深刻的了解生命手机,还得从潘石屹说起。
2013年,雾霾席卷了1/4个中国,波及17个省份,导致6亿人口受灾;在国际上,同样臭名昭著,据报道英国伦敦每年有4000人因此命归黄泉,平心而论,它的危害不亚于车祸。尽管如此,很多人并不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,尽管我国市面上有许多净化产品,但其繁荣程度足以见证多数人的愚昧。
如果能清楚地知道雾霾的严重程度,或许可以唤起人们对于空气污染的关注,多一点理性的思考,多一些实际的行动。生命手机做的正是唤醒沉睡中的人们,以远大式的颠覆叫醒世界的耳朵!
随时随地检测PM2.5
图:生命手机检测的粉尘个数及计重转换后的数据
关于生命手机的讨论还在继续,在笔者看来,在某种程度上,生命手机代表一种变革,它将手机和检测仪器完美结合在一起,是对手机的挑战,也是对笨重检测仪器的挑战;同时它也代表了一种话语权,让每一个消费者拥有对空气质量的话语权,让空气质量检测不再那么神秘,让相关的服务机构走下神坛;它还代表了一种趋势:随着经济的发展,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会越来越精细化,呼吸健康将会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追求!